
今天在報紙上看到某購物中心的統計,說大同電鍋是留學生必買3C商品的第三名,讓我靈機一動,決定來寫每個台灣人一生中至少會遇上一次的好物--大同電鍋。
大同電鍋對於台灣人而 言,是個神奇萬能物,除了盡本責煮飯之外,還能熬稀飯、蒸饅頭、熱剩菜、滷豬腳、炸薯條、燉補品、煮火鍋,你能想得到的烹飪方式,大同電鍋一鍋全包,而且操作最為方便,沒有多餘的按鍵、沒有繁複的步驟、不需殷勤照顧,只要食材放進內鍋裡,外鍋加入一碗水,按下煮飯按鍵,東西煮好了,開關就自動跳起,就算沒燉爛,外鍋再加一碗水,多燜一下,香噴噴的料理就能萬家香。
平時在家裡沒進廚房的男人、女人,出國留學、遠赴他鄉、嫁至非洲,只要帶個大同電鍋,多嘗試幾次,就能製作出滿桌的家鄉味,而且怎麼操怎麼不壞,這怎不讓身在國外的人抱著大同電鍋流下歡欣的淚水。不過你以為大同電鍋只有台灣人著 迷嗎?我發現哈台的日本人也對這傳統神奇的電鍋驚豔不已,最令大家熟知的便是出過「奇怪ㄋㄟ」書的青木由香,甚至還拍起如何利用大同電鍋做出布丁:
而另外一個最近剛在日本推出刻橡皮章書籍的可愛女生ayaco,是個超級瘋台灣的女孩,之前是因為她會刻橡皮章當日記所以訂閱她的BLOG,沒想到後來發現她是個哈台族,會專程為了台灣夏日的芒果,跟朋友來台灣自助旅行,然後更發現,此人還會到十分Local的勝立生活百貨買大同電鍋, 並且畫了可愛的綠紅大同電鍋二鍋組......真是愛台灣愛到最高點了~
連外國人都對於大同電鍋如此的捧場,但是,為什麼我對大同電鍋卻是有點悽慘的印象?小時候偶而要幫忙家裡煮飯,我都會先詢問媽媽煮幾杯米、放多少水,媽媽 都說米洗好後,把手放在米上,加水至淹過手背就可以,至於外鍋就放一碗水。我每次都這樣遵照媽媽的說法煮飯,但是每次煮出來的都不一樣,有時是沒完全熟透,比較多時候是有點軟爛,我已經忘了當時老媽有沒有罵我,只是一直記得為什麼同樣的步驟和水,煮出來的飯卻不同。
為什麼大同電鍋煮飯如 此難以控制水分和米飯的軟硬度,但是冬日拿來燉補品卻是如此的入味、如此的軟嫩、如此的香?當時的我不明白,現在的我還是不解。有人曾遭遇過類似的經驗 嗎?
在經歷幾代大同電鍋、他牌電鍋和電子鍋之後,阿姨遠嫁至日本(我倒是忘了問她當年有沒有帶大同電鍋一起赴日),回台灣時送給我們一個日本的電子鍋,自此我家便成為日本有著IH功能電子鍋的愛用者,電子鍋若壞了,就趁我去日本時買一個回來,只因為這電子鍋能將台灣米煮得好吃極了。不過, 若有一天我也嫁至北極還是大溪地,我想,我也會買個10人份的大同電鍋,陪我度過沒有台灣美食的每一天吧。
延伸閱讀
鍵神yeager曾在今年過年時寫過一篇「大同電鍋購買之比較與過程」,回應中有各種電鍋的利用,十分熱鬧有趣。
轉摘自Engadget
原 始文章在此
原始刊登日為2009-11-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