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每天打開電腦,上網、收信、MSN、噗浪、找資料、寫稿子,這些動作已經 在我的生活(工作)中不可或缺。科技代表什麼?對我而言就是便利,多年前曾經接過一個報紙的咖啡小專欄(是的,我超愛咖啡),從聯絡寫專欄到開始交稿、一 直到寫了一年多結束,都是與編輯用Email聯絡。

印象中似乎連電話也沒通過,就這樣固定時間交稿,編輯一段時間後把收集的剪報郵寄 (真的是郵差送來的)給我,固定時間把支票寄來給我,一直到換了編輯、之後因改版結束此專欄,我和遠在台中的編輯都一直維持著「空中」對談的型態。那個年 代報社裡還沒全面上網,所以也沒有所謂的MSN、視訊,唯有最簡單的Email溝通、交稿;由於我很少拖稿,所以也不勞編輯打電話來催。其實我還蠻喜歡這 樣的工作型態,簡單、不囉唆、省時、省力,只是偶而會想知道聯絡這麼久的編輯長相是怎樣。

後續靠著MSN相談、決定CASE的機會也很多,當然啦,大部分是朋友介紹,而我也有了一些履歷,所以才會只憑網路溝通就能接到CASE,例如這個 已經寫了好幾年的粉專欄,也是這樣「到手」的。

不過科技能展現的能力絕對不只如此,第一次發覺科技是如此的「溫暖」,是去年在日本體會到的。上網習慣甚至成癮的我們,對於網路上的資訊聊若指掌,一邊逛 網頁、一邊聽網路收音機或者電視、一邊還下載各種資料,並且順便看看那些信要先回、噗浪上誰又貼上今天的八卦。不過或許對網路太熟悉,這些的應用反而變成 「制式」、「理所當然」的運用著。

去年去日本時,小阿姨家終於裝了網路,這對有網路有安心感的我來說,真是十分高興,並且突然想到阿姨可以藉由無線網路一解對家鄉的思念。在這之前,阿姨對 於電腦沒什麼特別感覺、也不怎會操作,只覺得是個上班時會使用到的機器(輸入阿拉伯數字或簡單日文資料等)。她在離開台灣時,台灣的電腦還是不普及、昂貴 的產品,在學校也沒上過電腦課(那時會打算盤比較重要,小阿姨讀商的),不懂電腦的她如今會在家裡裝網路,也是因為小表妹所需,不過經過我一番「開導」, 她對這個科技產品產生了大好感,甚至一再詢問操作方法,並拿筆記下操作過程。

我們買了耳麥,並且把我和台灣另一個表妹的MSN給她,以後就可以直接視訊聯絡,不用花到電話費,也不用擔心講了多久,講到天荒地老也沒關係;幫她在 youtube設了高勝美、江蕙等的MV,她可以聽完按下已經設定好的關鍵字,搜尋出更多的歌曲來聽;還幫她設了台灣的廣播電台,她喜歡聽七、八O年代的 老歌,不喜歡吵吵鬧鬧的歌曲,所以當時的台北之音便很適合她。

她沒想到電腦會如此的親民,更喜歡電腦的「台灣化」,比我們更能感受並享受到電腦和網路帶來的便利。早上起床她便打開電腦收聽台北之音,然後一邊聽音樂一 邊做家事、準備出門上班,她說她其實也沒專心聽,只是有個台灣的聲音(音樂)在屋裡當背景,會有在台灣的感覺,有時聽到即時新聞,也能知道台灣正在發生什 麼事;晚上下班回家,她會用MSN跟台灣的表妹視訊聊天,就好像一起在家裡芝麻小事亂聊天一般,再也不用擔心電話帳單的問題。

我回台灣後,小阿姨更徹底執行愛電腦任務,她把原本放在化妝桌的保養品全都搬到客廳的小櫃子裡,在下了班、洗好澡後,她打開筆電、「聽」youtube老 歌,然後慢慢臉部保養,休息休息。

在阿姨使用電腦與網路的過程,我發現了科技的溫度。原來,科技不是冷冰冰,科技也有溫度,端看你如何使用。我愛這種溫暖的科技。






轉摘自Engadget
原始文章在
原始刊登日為2009-10-25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yin 的頭像
    yin

    yin的digi探險遊樂園 Part II

    y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